NEWS & INFORMATION

NEWS & INFORMATION

新闻资讯

护发素滑度测试:20000次摩擦机数据终结“假滑”争议

2025-08-01 07:23

护发素滑度测试:20000次摩擦机数据终结“假滑”争议
权威实验室以极限测试定义真正顺滑,破解行业迷思

长久以来,消费者对护发素“假滑”的疑虑始终存在——那种冲洗时的瞬间丝滑感,是否能在干发后、日常梳理中真正持久?一项由独立实验室主导、采用专业摩擦测试机进行的超20000次摩擦循环测试,以令人信服的数据给出了明确答案,为“真假滑”之争划上句点。

极致考验:20000次摩擦揭示真相
科学复现: 实验严格模拟日常梳发受力,使用专业摩擦测试机,对经过不同护发素处理的发束进行反复摩擦。
极限挑战: 累计摩擦次数远超20000次,远超单次洗护后数日甚至数周的日常梳理磨损,是对护发效果持久性的终极检验。
精准测量: 全程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摩擦系数变化,数据客观量化滑度表现。

数据说话:“真滑”与“假滑”泾渭分明
“假滑”现形: 部分宣称“顺滑”的产品,初期(前数百次)摩擦系数较低(约0.15-0.20),表现尚可,但随着摩擦次数增加(>1000次),系数急剧攀升至0.35以上,阻力感显著增加,发丝毛躁重现。这印证了消费者体验:刚洗完滑,干了或梳几次就打回原形。
“真滑”坚挺: 真正有效的护发素,在20000次全程测试中,摩擦系数稳定维持在低位(如0.18-0.25区间),波动极小。发束经极端摩擦后仍保持柔顺光泽,触感丝滑,验证了其长效滋养与修复能力。
关键指标: 摩擦系数稳定性 和 20000次后的最终系数值 成为区分“真滑”与“假滑”的核心金标准。

终结争议:科学定义护发素有效滑度
“这项测试的意义在于,它用机器‘手臂’和硬数据,代替了主观的触感描述。” 参与测试的资深化学工程师指出,“‘假滑’本质是未能有效修复毛鳞片或沉积物被快速剥离;‘真滑’则源于发丝内部得到滋养、表面形成持久保护膜,经得起时间与摩擦的双重考验。 20000次测试树立了评价护发效果持久性的新标杆。”
推动透明: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升级
本次测试不仅破解了“假滑”迷思,更呼吁行业提升透明度:
消费者知情权: 应清晰传达护发素的长效修护能力,而非仅强调瞬时触感。
功效宣称验证: “顺滑”等宣称需有持久性数据支撑,避免误导。
研发导向: 激励品牌专注于提升产品的内在修复力与保护膜技术,而非短期肤感修饰。

实验室结论: 护发素的“滑”是否真实持久,已非主观感受之争。20000次摩擦测试数据清晰表明:真正的顺滑,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反复的考验。 这为消费者选择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,也将推动洗护发行业向更透明、更实效的方向发展。